发布时间:2025-06-17 点此:15次
网上关于中国核力量的话题再度成为焦点,特别是在2025年6月2日,央视公开了东风-5洲际导弹的详细技术参数,400万吨当量的核弹头震惊了不少人,简直不可小觑。这一消息一经披露,外媒纷纷哗然,标题也是越发耸人听闻,诸如“中国再次展示核实力”等字眼在全球媒体中广泛传播。
谈到中国的核力量,绕不开一个人——钱学森。钱老先生1911年出生于上海,自幼便展现出了惊人的智力,对机械玩具情有独钟。1929年,他考入上海交通大学,六年后赴美国深造,进入麻省理工学院,最终又在加州理工学院获得了航空学与数学的双博士学位。在与空气动力学巨擘冯·卡门合作期间,他对火箭技术产生了浓厚兴趣,并在1943年参与创建了美国喷气推进实验室,做出了诸多贡献。
然而,好景不长,冷战爆发,美国开始实施麦卡锡主义,怀疑钱学森与有联系,结果将他软禁起来。1950年代初期,他成为了FBI的盯防对象,办公室频繁遭查,生活过得异常艰难。但钱学森始终未曾屈服,1955年,他通过一封夹在信件中的求助纸条,成功传递给中国政府。经过中美谈判,他终于得以归国。1955年10月8日,钱学森踏上了罗湖桥,回到了祖国怀抱,那一刻,他的心情不难想象,必定是五味杂陈。
回到祖国后,钱学森立即投身于国家的国防事业。1956年,他创办了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,并撰写了《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》,为国家指明了发展方向。1960年,中国成功试射了第一枚东风-1号导弹,1964年,东风-2号也顺利试射,1966年,“两弹结合”实验在戈壁滩成功爆炸,1970年,中国的“东方红一号”卫星成功升空。这一系列的成功,背后都离不开钱学森的贡献。东风-5能够有今天的成就,正是建立在钱学森当年所奠定的坚实基础之上。
到了2025年6月2日,央视公布了东风-5的具体数据。这款导弹全长32.6米,弹径达到3.35米,重达183吨,搭载二级液体火箭发动机,射程达到12,000公里,命中精度为500米。最令人震撼的是,它能够搭载300万吨至400万吨当量的核弹头,威力可想而知。如果拿广岛的来对比,东风-5的核弹头威力大约是其200多倍。一次发射,几十公里范围内的建筑物将瞬间消失,冲击波甚至能将高楼大厦夷为平地。
东风-5的研发工作始于1965年,1971年首次试射,1980年完成了全程飞行试验,飞行距离从酒泉基地直至南太平洋,准确度极高。那个时候,中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三个具备洲际核打击能力的国家。此次公开东风-5的技术参数,外媒顿时炸开了锅。6月7日,新加坡《联合早报》发布了一篇文章,表示该导弹的威慑力强大,令所有国家都不得不谨慎考虑。
至于400万吨的威力,简单换算一下,1吨TNT的爆炸能摧毁一座小楼,400万吨的核弹头就相当于摧毁400万个小楼。假如真的投下去,除了城市,周边的郊区也将消失无踪。与美国最新型核武器的精度约30米相比,东风-5的500米精度似乎差了点,但要知道,核弹头的目的不是做精细的打击,而是摧毁大范围的目标,炸掉一大片完全够用了。
尽管如此,东风-5并非完美无缺。它使用液体燃料,在发射前需要大约30分钟进行加注,这让它在反应速度上略显迟缓,容易被敌方先发制人。然而,它的载重能力非常强,能够搭载分导式多弹头,意味着可以同时攻击多个目标,突防能力也相当出色。更值得一提的是,东风-5的升级版——东风-5B和东风-5C,射程提升到了15,000公里,精度也提高到100米,能够携带多达10个弹头。2017年,东风-5C曾进行过一次试射,性能堪称卓越。此次公开的版本只是基础版,后续版本的威力可能会更加强大。
这个时间点也非常有趣。2025年5月底,香格里拉对话会刚刚结束,美国防长在会上频频抨击中国,称中国是全球威胁。结果不到几天,中国便将东风-5的技术参数公开,直接亮出了底牌,显然是在回应美国的挑衅。专家指出,这并非挑衅行为,而是在向某些国家传达一个信息:我们有足够的底气,别总是想方设法压制我们。
西方国家一直宣称中国的核力量不够透明,猜测中国拥有200至400枚核弹头。此次公开东风-5的参数,既是对外展示中国的实力,也堵住了他们的嘴。当然,关于中国具体拥有多少导弹、多少核弹头,官方并未全部披露,战略上的模糊性依旧存在。400万吨当量的核弹头一经亮相,既表达了中国的自信,也传递了强烈的警告——谁要是惹了我们,后果不堪设想。
中国的核战略始终坚持“不首先使用核武器”,而东风-5的存在,恰恰是一张“保底的牌”。核武器本身并非为了用于战争,而是为了威慑,防止敌人产生不正当的念头。尽管外媒的标题炒作十足,但我们心里清楚,这所谓的“核肌肉”并非为了炫耀,而是为了和平,正如我们一直倡导的那样。
东风-5仅仅是中国核力量的开始,接下来的东风-41更是国之重器。东风-41自2019年国庆阅兵时首次亮相,使用固体燃料,射程超过12,000公里,能够搭载10个弹头,且飞行速度可达25马赫。公路和铁路皆可发射,敌人根本无法探测。专家杨承军表示,东风-41的技术水平甚至不逊色于美国的“民兵-3”导弹,甚至在某些方面有所超越。
与此同时,中国的海基核力量也不甘落后。巨浪-2潜射导弹配备在094型核潜艇上,射程可达8,000公里,而更强大的巨浪-3则正在进行测试,射程可达12,000公里。这种陆海一体的战略布局,极大增强了中国的二次打击能力,使得敌人难以一击击溃中国的核反击能力。
中国核力量的崛起,离不开几代人的辛勤努力。钱学森的“钱学森弹道理论”至今仍在东风-17导弹中得到应用,使得导弹在高速飞行中保持灵活性,防空系统难以拦截。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,中国如今的核力量底气十足。
钱学森虽然在1982年退休,但他晚年依然没有停下思考的脚步,天天翻阅科技期刊,研究新技术。2005年,他向总理提出了“钱学森之问”,即为什么中国的大学培养不出顶尖人才,这一问题直到今天仍然在学术界引发讨论。除此之外,钱学森还对沙漠化问题表现出浓厚的兴趣,曾写了47封信,提出利用科技发展沙产业、草产业的设想,显得极为前瞻性。2009年10月31日,钱学森因病去世,享年98岁。国家为他举行了最高规格的送别仪式,并给予了三军仪仗队的庄严送行。他于1991年获得了“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”的荣誉,1999年成为“两弹一星元勋”,并在2001年被追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相关推荐